20岁女性间断性腹痛、双足痛10年 口唇黏膜及脚趾散在黑斑
Peutz-Jeghers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,为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,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其多由位于19p13.3染色体上STK11/LKB1基因变异导致。胃肠道息肉以错构瘤或腺瘤为主要病理类型,息肉可能会引起贫血、腹痛、肠梗阻、肠套叠等并发症,同时伴有高风险的胃肠或胃肠以外的恶性肿瘤。
一、病史
患者,女,20岁,因“间断性腹痛、双足痛10年,腹痛伴腹胀1周”就诊。患者平素月经规则,12岁初潮,周期28天,经期7天,量中,无痛经,末次月经2018年5月28日,自诉行经如常。患者既往诊断为Peutz-Jeghers综合征,患者1周前再次因腹痛伴腹胀至笔者医院就诊,下腹部增强CT(2018年6月20日)示:盆腔占位,考虑附件来源,转移瘤可能;乙状结肠管壁增厚,请结合内镜检查;宫颈部良性囊性灶可能,盆腔淋巴结肿大,腹腔及盆腔大量积液。子宫及双附件MRI增强:盆腔肿块,右侧附件结节,考虑恶性肿瘤;腹膜及网膜转移瘤可能大;左侧盆壁散在稍肿大淋巴结;宫颈囊肿可能。消化内科行腹腔穿刺放腹水、抗感染、保肝、补蛋白、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。2018年6月28日转至我科就诊,拟“盆腔恶性肿瘤?黑斑息肉综合征”收住入院。起病以来,患者精神状态较差,体力情况较差,食欲食量较差,睡眠情况一般,体重无明显变化,大便少解,有排气,小便正常。
【既往史】既往一般健康状况良好,否认“伤寒、结核、肝炎”等传染病史,否认“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”史,2009年在当地县医院就诊,诊断为肠套叠,行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,2010年于笔者医院行坏死小肠切除+小肠吻合术+小肠息肉切除术,术后病理:Peutz-Jeghers息肉,小肠出血性梗死。2011年3月、2013年5月相继于笔者医院行小肠镜下息肉摘除。否认输血史,否认食物、药物过敏史,预防接种史不详。
【婚育史】未婚,有性生活史,0-0-0-0,平时避孕方式:无。
【家族史】患者为领养,家族史不详。
【体格检查】身高168cm,体重57.5kg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,营养较差,发育正常,表情痛苦,呈恶病质改变,意识清楚,自主体位,对答切题,查体合作。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,口唇黏膜及脚趾散在黑斑,未见瘀点、瘀斑及紫癜,未见皮下血肿。眼睑无殊,睑结膜色淡红,巩膜无黄染,眼球运动正常,双侧瞳孔等大等圆,直径3mm,集合反射、对光反射无异常,双眼视力正常,视野无缺损。颈软,无抵抗。心肺听诊无殊。腹膨隆,无腹壁静脉曲张,腹部张力大,有压痛、无反跳痛,腹部似可触及包块,边界不清。肝脾肋下未触及,肝、肾叩痛(-)。移动性浊音(+)。双下肢无水肿,各关节无畸形、红肿,关节活动正常。全身肌力5级,肌张力正常,生理反射存在,病理征未引出,脑膜刺激征(-)。
【妇科检查】外阴、阴道未见异常,宫颈光滑,盆腔可触及直径约15cm大小肿块伴压痛,余触诊不满意。
二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
【肿瘤标志物】
2018年6月19日检查显示:CA125>1000U/ml;CA153 8.10U/ml;SCC 0.60pg/ml;CEA 0.73ng/ml;CA199 12.39U/ml。
【T-spot检测】
2018年6月21日:阴性对照管IFN-γ(N)<2.00pg/ml、测试管IFN-γ(T)<2.00pg/ml、测试管-阴性对照管IFN-γ(T-N)为0、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阴性。
【胃镜】
2018年6月21日检查显示:黑斑息肉综合征。
【PET-CT】
2018年6月21检查显示:盆腔肿块(11cm×11cm),考虑双侧附件转移瘤可能,后腹膜及盆腔淋巴结转移;胸腔及盆腔积液;胃及小肠内高摄取软组织结节考虑为多发息肉改变,符合P-J综合征表现。
【子宫及双附件MRI增强】
2018年6月24日检查显示:盆腔巨大肿块,右侧附件结节,考虑恶性肿瘤;腹膜及网膜转移瘤可能大;左侧盆壁散在稍肿大淋巴结;宫颈囊肿可能。
【腹水细胞学检查】
2018年6月29日检查显示:脱落细胞学检查到异型细胞,核分裂增多。
【基因检测】
送检2010年笔者医院手术切除的正常肠黏膜组织、肠道息肉组织及此次卵巢肿瘤切除标本,发现均存在STK11的错义变异(c.582C>A,p.Asp194Glu),该变异是一个疑似致病变异(图1)。
图1 正常肠黏膜组织、肠道息肉组织及此次卵巢肿瘤切除标本基因检测热图
三、治疗经过
因检查提示盆腔包块,大量腹水,腹腔穿刺腹水呈血性,且腹水脱落细胞学提示异型细胞,核分裂象增多,于2018年7月2日急诊行剖腹探查术,术中:盆腔腹水约5000ml,淡红色,吸出腹水后,见左卵巢增大形成实质性肿瘤呈南瓜形,大小约15cm×16cm×14cm,暗红色,表面呈桑葚样改变,未见正常卵巢组织。左输卵管增粗,大小约15cm×3cm×2.5cm,僵硬、质脆;伞端增大,约5cm×6cm×4cm,呈质硬菜花样改变;右侧卵巢增大,大小约5cm×6cm×5cm,质硬,表面见数个赘生物呈脚趾样突起,约3cm×2cm×1cm。子宫正常大小,子宫浆膜层、膀胱反折腹膜表面散在小结节样病灶组织,大网膜及部分肠管相互粘连,且部分与右侧腹部原手术切口部位壁腹膜粘连致密,大网膜及肠管未及异常赘生物。因患者无法耐受大手术,告知病情并征求家属意见,行双附件切除术+盆腔肿物切除术。术后病理示:(左卵巢、左输卵管、右卵巢、左侧盆壁、左侧宫旁赘生物)未分化恶性肿瘤,倾向高级别未分化肉瘤;右侧输卵管未见病变。术后一般状态差,术后每日腹水穿刺引流量约1500~4000ml,多科专家会诊讨论,考虑卵巢恶性肿瘤晚期,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,白细胞进行性上升,伴大量腹水及顽固性低蛋白、低氯低钠血症,预后差。
拟订下一步治疗计划:①目前有菌群失调倾向,暂停用抗生素,加用肠道菌群调节剂;②腹水较多,如一般情况改善,可考虑经腹腔给少量顺铂或肿瘤坏死因子;③对症治疗:输注白蛋白、血浆、维持电解质平衡。患者及家属了解目前病情及诊疗计划,经再三考虑后,要求出院回当地医院治疗。出院2周后患者放弃治疗死亡。
四、遗传咨询及治疗策略建议
(一)对患者的建议
Peutz-Jeghers综合征发生癌变的风险非常高,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是胃肠道(食管,胃,小肠,结、直肠和胰腺)、肺、前列腺、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[1]。为方便检测和切除Peutz-Jeghers息肉,建议Peutz-Jeghers综合征患者及时筛查,相应的筛查见表1。
表1 Peutz-Jeghers综合征患者肿瘤筛查和监测指南
注:此类监测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尚未进行对照试验进行评估。1如果初始筛查即有明显息肉,每三年重复一次胃镜/结肠镜检查。如果初始筛查没有明显息肉,18岁时重复,然后每三年重复一次。2如果初始筛查时很少或没有息肉,则在18岁时重复即可
(二)对亲属的建议
本案例中患者为领养,无血缘关系,则无需考虑亲属验证。
五、分析讨论
黑斑息肉病是以消化道错构瘤性息肉和特征性黏膜、肢端皮肤色素沉着为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大部分患者因位于19号染色体短臂的LKB1/STK11胚系致病变异导致[2]。本例患者上述变异是在组织样本中检出的,建议进行血液样本的验证。文献报道长期生存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升高,但国内对于黑斑息肉病患者肿瘤易感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。对于黑斑息肉病患者,尤其是年轻女性,需重点定期复查卵巢和宫颈[3,4]。该患者目前已达到恶性肿瘤晚期,与忽视复查和监测有一定关系。Peutz-Jeghers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一侧卵巢或双侧卵巢的环状小管性索间质肿瘤,多数预后相对较好。但该患者为未分化恶性肿瘤,倾向高级别未分化肉瘤,表现恶性程度较高,预后差。
(夏蕾蕾)
专家点评
Peutz-Jeghers综合征合并卵巢肿瘤的概率约20%,病理类型多为性索间质肿瘤,患者多为20~30岁发病,约50%的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,肿瘤以双侧多见,病理特点为环状小管及钙化;此类肿瘤多为良性,预后相对较好,根据文献报道,一例患者为PJ综合征合并卵巢环状小管性索间质肿瘤,随访28年未复发。本病例病理类型为未分化恶性肿瘤,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,预后较差,家属放弃治疗,2周后死亡。
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为肿瘤高发人群,患者发生恶性肿瘤与年龄有关,年龄越大发生肿瘤的概率越高,一定要重视定期复查。对于黑斑息肉病患者,尤其是年轻女性,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。
(徐明娟)
参考文献
[1] Khanna K,Khanna V,Bhatnagar V. Peutz-Jeghers syndrome:need for early screening. BMJ Case Rep,2018,13;11(1),pii:e225076.
[2] Wu M,Krishnamurthy K. Peutz-Jeghers Syndrome. StatPearls[ Internet]. Treasure Island( FL):StatPearls Publishing,2018-2019:17.
[3] Latchford A,Cohen S,Auth M,et al. Management of Peutz-Jeghers syndrom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:A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ESPGHAN polyposis working group.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,2019,68(3):442-452.
[4] Sengupta S,Bose S. Peutz-Jeghers Syndrome. N Engl J Med,2019,31;380(5):472.
(环球医学编辑:常路)
来源:《实用妇科肿瘤遗传学》
作者:徐丛剑 康玉
页码:331-333
出版:人民卫生出版社
- 评价此内容
- 我要打分
近期推荐
热门关键词
最新会议
- 2013循证医学和实效研究方法学研讨会
-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
- 世界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2013年会议
- 英国介入放射学学会2013年第25届年会
- 美国血液学会2013年年会
- 美国癫痫学会2013年第67届年会
- 肥胖学会 2013年年会
- 2013年第9届欧洲抗体会议
- 国际精神病学协会 2013年会议
- 妇科肿瘤2013年第18届大会
- 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2013年第29届…
- 2013年第4届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会议
- 皮肤病协会国际2013年会议
- 世界糖尿病2013年大会
- 2013年国际成瘾性药年会
- 彭晓霞---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
- 武姗姗---累积Meta分析和TSA分析
- 孙凤---Network Meta分析
- 杨智荣---Cochrane综述实战经验分享
- 杨祖耀---疾病频率资料的Meta分析
合作伙伴
Copyright g-medo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!
网络实名:环球医学:京ICP备08004413号-2
关于我们|
我们的服务|版权及责任声明|联系我们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(京)-经营性-2017-0027
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[2015]第0344号